1980年3月的一天,在太原市五一路俗称“红楼”的小楼一层,隶属于山西省文物局的山西文物商店里客人稀少,经理范春生和工作人员曾广亮乘闲整理账目。
门口人影一闪,一个人走了进来。范春生抬头一看,认识,是附近颇为知名的一家国有饭店里一位姓李的厨师。平时没事,他经常过文物商店来聊天,一来二去,就熟起来。
这一天,李厨师不是像往常一样来闲聊的,他带来一个消息:长治老家有人来太原,说在长治一户人家看到一个奇怪的铜家伙,“上面还有花纹和字,像是你们要的那种文物。”
有花纹和字的铜家伙?范春生和曾广亮心中一动。向上级汇报后,文物商店立即派人到长治,赫然发现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壶,便将这件东西征集回来。
专家进一步对这件青铜壶研究发现,壶口内铸有4行24个字的铭文:“唯王二月初吉壬戌,虞侯政作宝壶,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”。
“虞侯政”是谁?一番考证,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出现了:这个叫“政”的人,是西周时的虞国国君。
这个虞国,就是成语“假虞灭虢”中,被晋国灭掉的虞国!
因为在诸多历史事件中的可悲可叹,以及后世相同的一幕屡屡上演,“假虞灭虢”和“唇亡齿寒”这两个成语,可谓尽人皆知,“假虞灭虢”也成为军事家推崇备至的三十六计之一。
然而,虞国、虢国在接踵被灭后,虢国国君的墓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,虞国国君墓地却湮没不闻至今不知,其国君的具体名字,甚至连史籍中都基本是一片空白。
山西文物总店征集回的虞国青铜重器上的“虞侯政”,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虞君的名字。
但更多的疑问随之而来:
虞国国君墓地到底在何处?
平陆张店镇古城村,虞国故地,距运城市区仅半小时车程。
这个以虞国都城遗址为中心的小村,位于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。古城静穆,城墙一层层夯叠,如同一部历尽沧桑的线装书。
虞国都城有三面城墙,东边因为濒临山谷,形成天然屏障。此时正是暮春,烂漫的桃花早已开过,苹果已经挂上青涩的果子,绿到发亮的麦苗正在努力抽穗,城内城外,村民们无声地忙碌着,田野上一片宁静。
如果懂合纵连横之术,有养民习军之能,依靠中条和黄河天险,并有中间地带的戎狄之族作为缓冲,虞国未必不能保全乃至壮大,但不识大势,加上国君短视贪财,不听劝谏,终于上演了一幕国破人亡的悲剧。
虞国和虢国,遇到了同一个“天敌”!
晋国在虢国、虞国之北,周惠王时,晋国国君为晋献公。
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傲然成为67年战争的获胜者。
但隐患随着胜利同时而来,晋献公接位后,同属一宗的桓庄之族们,因为在“曲沃代翼”中屡立功勋,多有分封,有样学样,想再演一出“曲沃代翼”的历史剧。
桓、庄后裔众多,晋献公深为忧虑,于是与大司空士蒍谋划。前669年,士蒍唆使群公子尽杀游氏全族,又受命在今绛县南城车厢城建城,集桓、庄群公子居之。同年冬,献公发兵血洗车厢城,桓、庄之族多被杀,少数残存者外逃。
按照顾炎武《日知录》的说法,因刚刚从长期内乱中走出来,晋国当时并不算强大。所以推测,虢国的实力在其时并不亚于晋国,它的疆域北至黄河以北的下阳城(今平陆县南部),西达今河南陕县、卢氏,南达今嵩县北部,东至今渑池县境,其都城为上阳城(今三门峡市区李家窑村一带)。
对晋献公而言,趁机灭杀虢国的机会来了。
晋献公的理想,并不仅仅是登上晋国的王位,他有着更大的雄心:成就霸业。
在此前后,晋献公已经在频频对外用兵,兼并或控制了邻近数十个小国和狄、戎部落,并把目光投向更南的地域。而欲渡河南下中原开疆拓土,虞国和虢国就成为绕不开的目标、必须搬掉的石头。
晋献公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,他知道,不灭虞国,兼并虢国是纸上谈兵。而欲灭虞国,虢国必然出兵相助,晋国必将损兵折将,无功而返。
这时,大臣荀息向献公献上三计,并开始实施。
一为美人计,选晋国美女献给虢公,虢公纳受了美女,日听淫声,夜接美色,怠弃政事。
二是离间计,献公重贿犬戎,挑拨犬戎与虢国的关系,于是犬戎与虢国开始连年的战争。
☝晋国“假虞灭虢”路线
☝晋国借道卫星图示
被三条计弄得七晕八素的虢国国君,名字叫“丑”。
亡国之君,就连名字都这么矬。但相较虢国,为人利用反被顺路灭掉的虞国更加悲催:除了初封国君,在各种史籍中,历代国君包括亡国之君,连名字都没留下一个,由此观之,1980年初在山西长治发现的“虞侯政壶”,弥足珍贵。
专家考证,晋“假虞伐虢”所假之“虞道”,主指“虞坂——虞城——颠軨”路段。
这条古道之险,曾有亲身体验。
2012年1月,随“发现中国”文化考察队穿越荆棘山石间的整条虞坂路,一路慨叹古人运盐中原之坚韧不拔,晋国军队伐虢之苦心孤诣和独辟蹊径;
晋国的第一次借道,发生在前658年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晋献侯派荀息向虞国国君贿送上了“屈产之乘”与“垂棘之璧”,借道攻打虢国。
据后世考证,“屈产”和“垂棘”都是古地名,“屈产”在今吕梁石楼县境内,产良马;“垂棘”在今长治的潞城市北,以出美玉著称。
有意思的是,当荀息提出拿这两种宝物行贿虞国国君时,晋献侯竟然还有些舍不得,“是吾宝也。”
荀息对曰:“若得道于虞,犹外府也”,意思是,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,东西放在虞国,就像放在晋国的外库里一样。
晋献侯对虞国颇为知名的大夫宫之奇有些担心,说:“宫之奇还在呢。”
荀息说:“宫之奇之为人也,懦而不能强谏,且少长于君,君昵之,虽谏,将不听。”
荀息的判断是对的,荀息把两样宝物奉上,虞国国君很痛快地答应借路,宫之奇果然也进谏,说万万不可,但虞国国君不听。
三年后的晋献公二十二年(前655年),晋献侯再一次向虞国提出:俺还要借道伐虢,
这次,宫之奇是真急了:“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他的分析是,“虢,虞之表也。虢亡,虞必从之……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”
他劝谏虞国国君:“对晋国是不可以借路给它的。借路给它的话将会趁机灭亡虞国。”
虞国国君说:“晋国和我国同姓,是不会攻伐我国的。”
宫之奇说:“虢国与晋国的血缘比虞国与晋国的血缘要近,现在晋国连虢国都要灭掉,还会对虞国有什么爱怜之心呢?况且虞国同晋君的血亲关系能够超过桓叔、庄伯家族吗?近亲而受宠的人威胁到自己时,尚且还要加害于他们,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?”
当时,虢公丑与犬戎正大战于桑田(今灵宝境内),闻下阳失守,急回师相救,犬戎却追袭于后,虢军大败。虢公丑回到上阳守御,晋军围上阳五个月,城中粮柴俱绝,士卒疲惫,百姓日夜号哭,城池岌岌可危。虢公丑带公族突围,逃到东周的都城,上阳城遂破,虢国灭亡。
晋国军队回师途中,在虞国安营驻扎,突然发动进攻,灭掉了虞国,活捉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。
晋献公没想到的是,这位井伯,后来却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。被俘后,在秦晋之好中,他作为秦穆公夫人秦穆姬的陪嫁奴隶被带到秦国,后逃回楚国牧牛,又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,成为一代贤臣。
他的另一个名字,叫百里奚。
回过头来再说虢国国君丑,他灭国后逃至周王处,周王竟不敢为他讨个公道,默认了晋国对虢国的吞并。
有意思的是,《吕氏春秋》等书都讲了一个情节——晋灭虞后,荀息将贿送给虞国的宝玉和宝马还给晋献公,当年舍不得送东西的晋献公还感慨了一句:“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”。
晋献公灭虢虞两国后,领土大为扩张,疆域包含整个汾水领水流域,并将势力范围延伸到黄河以南,为以后儿子晋文公重耳称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位于晋南的虞国“虞侯政壶”,怎么会出现在晋东南的长治?
这也是晋国称霸后的另一个故事中的内容,它见证了走向强大的晋国和曾经横行一时的戎狄之族的爱恨情仇。
时光流逝到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期,除了与楚国争霸,与周边戎狄的或战或和,最终达到擒服攻灭的目的,是他当政的一大使命。在这一交织中,晋景公的姐姐嫁给了活动在今长治潞城的赤狄潞氏首领潞子婴儿。
据信,就是这次政治联姻,一直在晋国的灭虞战利品“虞侯政壶”,被晋景公的姐姐作为陪嫁带到了赤狄潞氏的领地,今天的长治潞城。
见证了虞国灭亡的“虞侯政壶”,又见证了崇尚红衣的赤狄潞氏的灭亡。
专家推测,在灭赤狄的战争过后,这件青铜器便随晋景公的姐姐埋入地下,并于2500年后的1979年,在潞城潞河村出土后流失,随后一位厨师传递信息,被山西省文物商店在1980年征集。
令人感叹的是,出自潞城的美玉,曾经作为礼物贿赂虞国国君,虞国亡;虞国国君的青铜重器,最后又辗转来到潞城,赤狄潞氏亡。
图片:山西博物院 虢国博物馆 华商
声明:严禁转载 违者必究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